紡織工業工藝流程及工業廢氣產生情況介紹
1紡織工業環境概況
1.1概述
從環境管理的角度看,紡織工業是一個高耗能產業,其排放量極***紡織廢氣和許多生產環節。以某***型紡織企業為例,介紹了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之中的排放環節和排放量的確認。
1.2示例企業及項目概況
1998年9月成立企業,員工將近6000人,總面積30萬平方米。是一家集紡織、印染、織造、之后整理為一體的***型家紡企業。企業新建項目為“家紡產業園項目”,生產規模10萬錠棉紡、300臺毛巾織機及設施設備,年產量9340萬臺。
2。本工程廢氣排放環節及排放量
2.1工藝流程及廢氣排放環節
2.1.1紡紗工序
A.清梳聯裝置:該工序主要包括開、清朝、混、梳理四個步驟,由清梳聯裝置的一套設備完成。清梳聯的主要設備有往復式棉抓取機、重量分離器、單軸流開關器、多倉混合器、主除雜器和梳棉機。
b、 條輥:將梳棉機出口的條輥組合并條,提高小輥的纖維平直度和均勻度,使小輥的重量和長度達到規定值,保證小輥邊緣的平整度符合要求。
c、 精梳:由于原棉纖維經棉卷之后存在油污、棉結、纖維疵點等問題,需進入精梳機進行除雜,除雜后的棉卷進一步將纖維分離,長度不合格的長纖維進一步去除,從而提高棉纖維的長度、整齊度和平直度,精梳之后的棉條***終被拉至**厚,棉纖維的平行度提高平直度。
d、 拉絲:將多條精梳之后的棉條進行組合,以改善棉條長度和斷片的不規則性;然之后將棉條拉絲至規定重量,進一步提高纖維的直線度和平行度;利用組合拉絲,進一步將有所不同標記、有所不同加工的棉條均勻混合;***終,使條子成型不錯,整潔。托盤放在條子桶之中,以便之后加工。
e、 粗紗:將成熟期的棉條均勻拉伸、變薄,使纖維進一步拉直、平行,然后對拉絲的棉條進行合適的捻度,使棉條具有**強度,便于粗紗在細紗機之上卷繞和退繞。
f、 紡紗:將粗紗拉至所需細度,使纖維順直、平行;將棉條回捻成具有**捻度和**強度的紡紗線;將捻度的紗線纏繞在筒管之上;使**尺寸和形狀的筒紗便于搬運和后續加工。
g、 卷繞:將筒紗(線)卷繞成小容量、成型不錯的包裝,密度**;**紗之上有一定的缺陷和雜質,以提高成紗質量。
該工藝的主要廢氣產生環節是梳理過程之中的棉塵排放,粗紗、紡紗段的棉塵排放。
2.1.2織造工藝
A.卷繞:在卷繞機之上將松卷改為一般卷繞。
b、 倍捻:將部分干松管與原紗經倍捻機合股,再經加捻機捻制而成。
c、 上漿和烘干:有些生絲在整經后需要用自動上漿機進行上漿和烘干。
d翹曲:根據工藝設計的規定,將經紗的數量和長度從卷筒之中引出,形成一段紗線,使經紗具有對稱的張力,并密切地纏繞在翹曲軸之上,從而為織造軸的形成作初步準備。
e、 織布:用箭織機和提花機織布。
f、 剪毛:一些高檔毛巾需要對毛圈的表面進行剪毛,使織物表面覆蓋平整的棉絨,使其比一般毛巾具有更弱的吸濕性和柔軟性。
該工藝的主要廢氣產生環節是織造棉塵的排放、割絨棉塵的排放和織造廢紗的排放。
2.2廢氣排放
紡紗車間將產生**量的棉塵(飛花),主要來自梳理粗紗、紡紗和卷繞工段。清梳聯棉塵產量約46.9ta,經fd510布袋除塵器處理之后排放。除塵器風量6900 m3h,除塵效率99%超過,棉塵排放濃度8mgm3,排放量0.47ta,排放高度15m;粗紗、紡紗工段棉塵產量187.5ta,該部分棉塵由紡紗設備的風機、抽風機回收,過濾器、風機除塵效率97%超過,棉塵排放量5.6ta,由車間出風口無組織排放。
在織造過程之中,卷繞、并線、捻線、織造段也會產生**量的棉塵(G3),為29.3ta,這部分棉塵由設備自帶的風機、抽風機循環過濾。風機、抽風機綜合收塵效率90%超過,棉塵排放量2.9ta,由車間出風口無組織排放。
羊絨切割工段有**羊絨棉粉塵(G4),為439.6ta,經fd230布袋除塵器處理之后排放。除塵器風量5400m3h,除塵效率99%超過,棉塵排放濃度97mgm3,排放量4.4ta,排放高度15m。
紡織工業廢氣主要成分為棉塵(粉塵),粉塵排放量小,排放環節余。在紡織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之中,要高度重視粉塵的產生,并提出相應的環保措施,確保廢氣排放達標。